容易理解的法律观点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在去年资深大律师委任典礼的演辞中列出了六项法治的指标,其中一点是「市民大众可以知悉任何法庭程序结果的理由」。向公众公开发布法庭详列判决理由,正正体现了司法制度的法治精神。

在年初举行的法律年度开启典礼,我于致辞中强调巩固香港对法治的认识及实践十分重要,并提及一项历时十年的计划提升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计划其中一个短期目标是透过推广、教育及能力建设,加深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及实践。为达成这个目标,律政司将推出不同的公众教育项目,向各个界别包括普罗大众,宣传正确的法治观念。

理性和建设性讨论法庭裁决有助提升社会对法治概念的意识。但有时大家太着重案件的结果,而忽略了阐述判决所涉及的法律和证据基础。只有了解裁决的理据,大家才能够理性地参与社会上的讨论。在香港,司法机构已将判案书上载至其网站

不过,判案书很多时都会把法律观点详加解释,因此无可避免篇幅会比较长。案件亦可能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既需要事实分析也需要法律说明,当中还包括一些艰涩的法律概念,或会令一些有兴趣阅读判案书的人却步。

律政司在二零一八年在网站推出了「重要判决摘要」的专页,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及上诉法庭)和终审法院所颁下的重要判决整理为摘要。我们选取的案件,都是涉及事关重要的法律原则、关乎公众利益,又或是广受社会关注。我们希望这份摘要能够协助普罗大众了解判决的重点之余,还可以让大家理解法官秉行公义时如何作出决定。

每份摘要都列出案件的简单背景资料、法律争议点以及法庭裁决的要点,但当中绝不会加入任何个人意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客观地了解法官作出裁决的理据。

法官的职责是按法律和证据来审理案件,这必须要透过客观公正地考虑整体可接纳的证据和适用法律才能够做到。同样重要的是,大家都应该要避免以偏概全,不应只根据片面之词便妄下定论。相反,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虚心和慎重地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以及从不同角度就事件进行分析。

当然,任何人都会犯错,法官也不例外。在某些情况下,控辩双方需要考虑就裁决提出上诉。当法官在法律观点上犯错、错误地运用酌情权,或由于严重的程序或其他失当而导致裁决不公,律政司便要决定是否对案件提出上诉,或者在刑事案件中以呈述方式提出上诉、或申请复核刑期等。律政司的所有决定都是根据法律原则和法庭程序,以及经过仔细研究整体案情才作出的。

我们希望「重要判决摘要」可以让大众更了解法律制度的运作,并且对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正确法律原则感到兴趣。我们亦与教育局局长的目标一致,透过向学生灌输《基本法》和法治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律政司在未来会继续推动提升能力建设项目和加强与本地和国际持份者的协作,以达成「法治公义、普惠共享」的目标。

2020年8月30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