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资深大律师今日(四月十二日)在「国家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暨国安教育多媒体设计比赛颁奖礼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黄友嘉主席(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主席)、李子建校长(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慧琼博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各位校长、老师、同学,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早安。我十分高兴出席今日由香港教育大学与油尖旺民政事务处及油尖旺区校长会合办的「国家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暨国安教育多媒体设计比赛颁奖礼。
今天的活动举办得十分合时,因为众所周知,三日后的四月十五日便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特区政府正在联同社会各界,举办各式各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推广活动。
我知道这次的国安教育多媒体设计比赛是在今年一月至三月举行,旨在透过数码摄影、短讲及填色等形式,提高油尖旺区内各中学、小学及幼稚园学生、家长及老师的国家安全意识。十分鼓舞本次比赛获得各界热烈支持,主办方收到来自超过200名参与者以多个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包括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在此恭贺所有参赛者和得奖者;而稍后的「国家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不但邀请了重量级的嘉宾作为讲者,也有校长、老师及地区导师分享经验。我希望藉此机会,就这议题跟各位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十分认同将国家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挂勾,两者关系密切,我会形容它们是形影不离的「孖生兄弟」。正如我一直强调,国家安全教育不单是传授有关维护国家安全,包括国家安全法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大家对维护国家安全,以及遵守国家安全法律的自觉性,而我深信,这种自觉性是会自自然然随着爱国情怀而产生。所以,如果能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我相信国家安全教育必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么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前提又是什么?我认为是建立和增强国民身分认同,换句话说,就是认识、接受、肯定自己是中国人这个身分,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其中一分子;在思想感情上与其他中国人有共鸣;认同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信念、价值观;对国家民族有归属感。我曾经说爱国精神能用八个字概括,就是「休戚与共、同喜同悲」,即是意识到国家民族的一切都与我们有密切关系,对国家民族的事情都会关心和上心。要培养这一份情怀,前提必然是首先认同自己是中国、中华民族的其中一分子。
我希望用一个简单例子,展示国民身分认同、爱国主义,以及国家安全教育是如何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我们是通过宣扬中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建立国民身分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一向倡导和平共处:《论语》说 「和为贵」,「和衷共济」、「求同存异」都是我们熟悉的成语;我们主张「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讲究信用、与邻邦友好和睦;还有这礼堂后面写着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全人类和平共处。这些中华文化蕴含源远流长、优良崇高的价值观,足以令我们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有助建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大家必须注意,总体国家安全观其实是汲取了包括我刚提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第九章题为「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指出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安全应该是平等的……安全应该是包容的,应该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互相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所以,我们维护国家安全采用的标准,不是绝对安全,而是相对安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亦解释了在国家安全法律中,国家安全的定义。《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第四条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即「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大家应留意,所用的字眼是「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而非「绝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
我选择以上这个例子,除了希望尝试解释透过宣扬中华文化增强国民身分认同、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教育为何是环环紧扣外,也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希望带出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我们推崇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或孤立主义。我们当然应该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拥有民族自信,但绝不能认为必然比其他国家民族优越,必须尊重甚至学会欣赏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不随意无故损害它们的合法合理利益,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点基本原则。我相信这些亦正是习近平主席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精髓。
这一点在今时今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尤其重要。香港拥有的独特制度优势,令我们成为现今国家内最自由开放的地方。我们的责任是更好地善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做好外联内通、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为国家整体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准确有效落实这项责任,我们必须怀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维持和巩固开放、多元化社会,宣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的精神。
在此时此刻,当有国家唯我独尊,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国家利益,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采取单边主义,不惜以霸道欺凌手段损害其他国家人民利益,我们作为在香港生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更应该显示我们与他们不一样,沉着应对,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维护国家安全和合法权益,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
我衷心希望大家,尤其教育界的朋友,在规划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时,都会考虑尝试包含上述元素和内容。最后,我祝愿今日的活动及研讨会圆满成功,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周末,谢谢。
完
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