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资深大律师今日(六月十九日)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与成都市律师协会联合培训「国际仲裁实务培训」2025开幕典礼的视像致辞全文:
尊敬的周副书记(成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成都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新楣)、徐副书记(成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徐东琪)、胡书记(成都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胡磊)、Joanne(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刘煦婷)、王会长(成都市律师协会会长王宗旗)、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获邀为今天的开幕典礼致辞。首先,我谨代表香港律政司向策划本次联合培训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成都市律师协会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四天,进一步深化各位对国际仲裁的认识。
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香港持续「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既能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需求,又能保持与国际规则无缝衔接,这使我们在区域法律服务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明确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亚太区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更为香港法律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推广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列为重点政策。正如二○二四年《施政报告》及律政司一系列措施所明确,我们正通过完善法律框架、加强专业培训、拓展国际合作等多元途径,全面提升香港作为争议解决枢纽的竞争力。
律政司和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都是「国际仲裁实务培训」2025的支持机构。我想藉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培训学院。二○二三年《施政报告》和二○二四年《施政报告》均提及要建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作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中心和国际法律人才聚集地的重要举措。在去年十一月的香港法律周,培训学院正式启动,发挥香港中英双语普通法制度和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独特优势,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致力为沿线地区培养熟悉国际法、普通法、大陆法及国家法制的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启动后,已和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合作就香港普通法和仲裁等方面进行培训,希望更好地帮助国家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更好在国家涉外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我本人也非常乐意看到培训学院与香港业界包括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与内地法律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这些举措充分彰显香港在融合国家发展与国际标准过程中的战略定位。
在实践层面,仲裁与调解已成为香港最受信赖的替代争议解决方式,其专业水平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值得自豪的是,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进行的《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中,香港与新加坡并列为全球第二受欢迎的仲裁地点,与二○二一年的调查相比,香港提升一位。这项殊荣直接反映香港法律体系的成熟度与国际公信力,可见香港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享誉国际。我们将持续努力,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主要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充分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作为核心支撑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持续创下里程碑:在二○二四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受理案件总数达503宗,争议总额突破约136亿美元,双双创下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历史新高。
这些政策背书与实绩数据,共同印证香港在国家支持下形成的独特优势——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后盾,更是国际资本进入亚洲市场的信任基石。
律政司一直致力巩固香港作为亚太区的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自二○一○年开始,律政司每两年举办一次香港法律服务论坛。二○二三年,我们更将论坛带到成都,以「川渝连香江 携手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川渝企业在国际商贸与对外投资中的法律需求,并向内地业界推介香港优质的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当时,我十分荣幸率领一个超过百人的高规格代表团前往成都。论坛获四川省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及重庆市港澳事务办公室、司法、商务及知识产权部门和当地律师协会以及多个商会鼎力支持,吸引了过千名当地律师及业界代表参与。
值得强调的是,川港两地在法律专业领域的合作早有坚实基础。二○二一年九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便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备忘录》。这份重要文件明确推动两地在法律专业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包括鼓励川港律师事务所拓展业务合作,以及支持法律专业人才的双向培训与交流。这充分体现川港两地对于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促进专业融合的共同愿景。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未来能继续深化川港两地的专业交流,开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此,我再次衷心感谢主办单位精心筹办此次联合培训活动,为成都法律同仁系统性地介绍国际仲裁与香港仲裁机制。我深切期盼两地法律界能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深化实务层面的专业交流,齐心协力推动两地法律体系与争议解决机制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
最后,我预祝本次联合培训活动圆满成功。感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