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今日(六月十九日)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與成都市律師協會聯合培訓「國際仲裁實務培訓」2025開幕典禮的視像致辭全文:
尊敬的周副書記(成都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成都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新楣)、徐副書記(成都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徐東琪)、胡書記(成都市司法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市律師行業黨委書記胡磊)、Joanne(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秘書長劉煦婷)、王會長(成都市律師協會會長王宗旗)、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我非常高興獲邀為今天的開幕典禮致辭。首先,我謹代表香港律政司向策劃本次聯合培訓的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和成都市律師協會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四天,進一步深化各位對國際仲裁的認識。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持續「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既能依托內地龐大的市場需求,又能保持與國際規則無縫銜接,這使我們在區域法律服務領域佔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不僅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更為香港法律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亦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將推廣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列為重點政策。正如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及律政司一系列措施所明確,我們正通過完善法律框架、加強專業培訓、拓展國際合作等多元途徑,全面提升香港作為爭議解決樞紐的競爭力。
律政司和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都是「國際仲裁實務培訓」2025的支持機構。我想藉這個機會介紹一下培訓學院。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和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均提及要建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作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中心和國際法律人才聚集地的重要舉措。在去年十一月的香港法律周,培訓學院正式啓動,發揮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和國際法律服務中心的獨特優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致力為沿線地區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大陸法及國家法制的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啓動後,已和國家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合作就香港普通法和仲裁等方面進行培訓,希望更好地幫助國家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更好在國家涉外法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我本人也非常樂意看到培訓學院與香港業界包括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與內地法律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這些舉措充分彰顯香港在融合國家發展與國際標準過程中的戰略定位。
在實踐層面,仲裁與調解已成為香港最受信賴的替代爭議解決方式,其專業水平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值得自豪的是,在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進行的《2025年國際仲裁調查》中,香港與新加坡並列為全球第二受歡迎的仲裁地點,與二○二一年的調查相比,香港提升一位。這項殊榮直接反映香港法律體系的成熟度與國際公信力,可見香港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享譽國際。我們將持續努力,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的繁榮進步貢獻力量。
作為核心支撐的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持續創下里程碑:在二○二四年,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受理案件總數達503宗,爭議總額突破約136億美元,雙雙創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歷史新高。
這些政策背書與實績數據,共同印證香港在國家支持下形成的獨特優勢——既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法律後盾,更是國際資本進入亞洲市場的信任基石。
律政司一直致力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的國際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自二○一○年開始,律政司每兩年舉辦一次香港法律服務論壇。二○二三年,我們更將論壇帶到成都,以「川渝連香江 攜手創未來」為主題,聚焦川渝企業在國際商貿與對外投資中的法律需求,並向內地業界推介香港優質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當時,我十分榮幸率領一個超過百人的高規格代表團前往成都。論壇獲四川省及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及重慶市港澳事務辦公室、司法、商務及知識產權部門和當地律師協會以及多個商會鼎力支持,吸引了過千名當地律師及業界代表參與。
值得強調的是,川港兩地在法律專業領域的合作早有堅實基礎。二○二一年九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便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第二次會議備忘錄》。這份重要文件明確推動兩地在法律專業服務領域的深度合作,包括鼓勵川港律師事務所拓展業務合作,以及支持法律專業人才的雙向培訓與交流。這充分體現川港兩地對於提升法律服務水平、促進專業融合的共同願景。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我們期待未來能繼續深化川港兩地的專業交流,開創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此,我再次衷心感謝主辦單位精心籌辦此次聯合培訓活動,為成都法律同仁系統性地介紹國際仲裁與香港仲裁機制。我深切期盼兩地法律界能在既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合作維度,深化實務層面的專業交流,齊心協力推動兩地法律體系與爭議解決機制的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
最後,我預祝本次聯合培訓活動圓滿成功。感謝各位的參與和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