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博士今日(九月二十四日)在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5 開幕式的視像致辭:
尊敬的徐主席(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孫書記(廣東省廣州市市長孫志洋)、魏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魏建國),各位領導、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
很高興獲邀參加本次財經論壇。當今世界,全球地緣政治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稅爭議更是無日無之,每一項都直接影響着全球的經貿發展。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我們都應該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積極探索建立全球貿易的「新格局」,並尋求「新路徑」,維護自身發展利益。
出海背景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其經濟總量已突破1.92萬億美元,超越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與東京灣區相近,躋身全球灣區第一梯隊。
大灣區內有眾多優質企業,具備國際化的創新水平和競爭優勢,有能力開拓更多海外市場。企業「出海」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不出海就出局」經已成為國內企業的普遍共識,但「瞎出海也出局」也是不能忽略的總結經驗。
企業要成功出海,關鍵是要開闢「安全航道」,避免由於不熟悉海外法律、文化或市場規則而造成法律糾紛或經濟損失。因此,內地企業需要高水平的涉外專業服務的支持,而香港的國際化專業服務正好可以配合國家所需,協助內地出海企業開拓「安全航道」,為企業保駕護航。
香港專業服務優勢
香港在國家政策的定位就是作為亞太區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是國家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擁有幾個特點而建構成為國際信賴的一個法律制度。
第一,我們的法律制度非常穩定。普通法制度在香港已經運作超過180年,而在回歸以後,普通法制度在《基本法》的保障下繼續運作。中央對普通法的落實是非常堅定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在今年五月,包括我們國家以內,33個國家在香港簽署了《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成立第一個國際之間以調解方式解決爭議的機構,國際調解院總部也將設在香港。
第二是便利。香港不但是國家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地區,也是全世界唯一中英雙語的普通法制度。香港的民商事法律與國際習慣、國際通行的一些法律規矩相符,也是國際社會所熟悉。根據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的競爭力位列全球第三,其中在「商業法規」排名全球第一,充分顯示我們的法律競爭力在國際間享有非常高的地位。
第三是非常安全。香港《基本法》保障了資本和基金的自由流通,所有的投資、商業活動也受到嚴格的監管和保障。我們也設立守正創新的監管框架,確保新興業務能有序健康的發展。我舉個例子,今年八月,我們剛剛通過《穩定幣條例》,也就是數字貨幣,為穩定幣的發行設立發牌制度,通過完善虛擬資產活動的監管框架、有效的管控風險,推動金融創新。
第四是可信。可信的意思是香港司法機關在《基本法》下擁有獨立的審判權,包括終審權。除了訴訟以外,我們的國際仲裁服務也是站在全世界前列的位置。根據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2025年國際仲裁調查》,我們是全球第二最受歡迎的仲裁地。
第五,就是我們的法律制度跟內地的法律制度有緊密的銜接。雖然在「一國兩制」下,我們的法律制度是普通法制度,但通過不同的法律合作和司法協助的安排,香港與內地的法律制度是有非常緊密的銜接。到今天為止,香港特區與內地簽署了九項民商事的司法協助,涵蓋範圍很廣,舉幾個例子,包括對民商事法院判決和仲裁結果的承認和執行等。
當然,出海企業不但需要法律服務,金融、稅務、會計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服務也必不可少。
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場新股融資額達到 141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接近七倍,新股融資額全球居首。各類專業人才的匯集以及特區政府人才友善的政策,令香港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中,名列全球第四,亞洲第一。
施政報告的新舉措
為更全面地發揮香港國際化營商環境與人才隊伍的優勢,我們需要更有系統地統籌與推廣企業出海所需的各項專業服務,形成「出海服務工具包」,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
在上周剛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明確要求我專責推廣香港法律服務,協同其他專業服務如會計、金融等,支援內地企業出海的需要。
就下一步工作而言,我會聚焦建立機制,與內地相關部委、行業組織和企業等持份者緊密聯繫,積極掌握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出海企業的實際需要;推動整合香港專業服務資源,提供可信賴的、具備國際視野的「出海導航香港方案」,借助香港平台連接全球,強化出海風險管理。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的論壇匯集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優秀的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各項前沿議題,對我們進一步落實支持內地企業出海的措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最後,我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